DB6107∕T 52-2024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汉中市)
ID: |
A0BF8FCA7FFD403BA39702A23B77483D |
文件大小(MB): |
0.23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39,6107,汉中市地方标准,DB6107/T 52—2024,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2024-08-08发布,2024-08-20实施,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07/T 52―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栽培环境 1,5 大田栽培 1,6 采收 .4,7 烘干与储藏 .4,8 档案管理 4,DB6107/T 52—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汉中金美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美天易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略阳县农业农村局、略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玉梅、唐兰兰、罗阳兰、阎勇、王灿琴、韩正国、任怀远、苟玉斌、王晖、郭培荣,本文件首次发布,DB6107/T 52—2024,1,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大田栽培、采收、烘干与储藏和档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汉中市区域内羊肚菌的大田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外源营养袋,为羊肚菌生长提供营养的袋装固体营养料包,4 栽培环境,栽培用地应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大气环境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5 大田栽培,5.1 菌种选择,选择种性明确,经过两个以上生产周期试验,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合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品种,5.2 外源营养袋准备,每667 m2 投放12 cm×24 cm规格的营养料包2000个~2200个,5.3 选地,DB6107/T 52—2024,2,选择坡度≤250,土层深厚、透气肥沃,土壤pH值6.5~7.5,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地块,5.4 建棚,采用镀锌钢搭建大棚,棚高2.5 m~2.8 m,跨度6 m~8 m,长度不大于40 m。用4针或6针的遮阳网和厚度0.08 mm~0.1 mm的薄膜覆盖,用直径2 mm~4 mm钢丝固定遮阳网和大棚膜,5.5 整地,5.5.1 土壤翻耕,播种前25 d~30 d,清除残茬、杂草,深耕30 cm~40 cm晾晒。播种前15 d,每667 m2用75 kg~100 kg生石灰均匀撒施后翻耕,深度20 cm~25 cm,5.5.2 地下害虫预防,播种前7 d选择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60 ml/667 m2 耕前喷雾或2%氯氟噻虫胺2 kg/667 m2 颗粒剂撒施后旋耕,5.5.3 施肥,播种前2 d~3 d每667 m2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20 kg~30 kg、生物有机肥200 kg~250 kg、矿源黄腐酸钾1 kg~2 kg,旋耕耙细土块,5.5.4 做畦,畦宽80 cm~120 cm,畦高20 cm~30 cm,畦间距30 cm~40 cm,5.6 播种覆土,5.6.1 土壤预湿,播种前1 d~2 d进行土壤预湿,以土壤深度20 cm~25 cm为宜,湿度65%~70%,5.6.2 播种,5.6.2.1 播种时间,11月下旬~12月上旬,气温稳定在20 ℃ 以下时种植,5.6.2.2 播种方式,5.6.2.2.1 条播,畦宽1 m~1.2 m,畦面上开3条~4条纵沟,沟深10 cm~15 cm ,将菌种揉碎成0.5 cm~1.0 cm的小块,沿沟进行播种,5.6.2.2.2 撒播,菌种揉碎成0.5 cm~1.0 cm的小块,加入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拌匀使菌种湿润无水滴,均匀撒播在畦面上,5.6.3 播种量,以180 kg~200 kg/667 m2(750ml菌种瓶约200瓶~220瓶)为宜,DB6107/T 52—2024,3,5.6.4 播后覆土,播种后,在菌种表面覆盖2 cm~3 cm的细土,以菌种不裸露、喷水后畦面不积水为宜,5.7 添加外源营养袋,播种15 d~20 d,畦面出现大量白色至黄色的分生孢子时摆放外源营养袋,将营养袋贴近畦面一侧划长为6 cm~8 cm的2条ⅹ型口子或均匀打孔100个~150个,紧贴土壤压实,袋间距50 cm,在畦面呈“品”字形摆放,5.8 搭拱覆膜,添加外源营养袋后,畦面覆盖 黑色或白色农用地膜(每30 cm打直径为5 cm的小孔,80 cm宽的畦面打孔3排,120 cm宽的畦面打孔4排)并覆膜压实,用 1.8 m~2 m长的竹片或钢管搭拱,覆0.01 mm农膜,每间隔50 cm用土块压实,5.9 铺设微喷带,采用1寸7孔的简易喷灌带,分布于畦面,喷灌带长度不大于30 m。也可沿大棚中柱安装雾化喷嘴加湿降温,5.10 生长期管理,5.10.1 菌丝生长期,播种后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10 ℃~20 ℃,棚内温……
……